首页 > 成果集锦 >> 优秀招标课题成果及理论文章
​关于促进我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01-29 浏览量:311

民建安阳一支部会员、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江苏省重点智库)特约研究员、安阳师范学院副教授牛亮云反映:科技创新,关键在于科技人才。当前,培养和吸引科技创新人才,已成为赢得发展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随着我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日渐凸显,如何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当前需要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通过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才能为我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现状

(一)人才数量大幅增加,结构趋于合理。2020年,省有科技创新活动的单位为6071个,比2012年增长252.97%。科技创新人才总量为30.46万人,比2012年增长64.56%。从性别上看,男性和女性科技创新人员占比分别为84.43%和25.57%。从学历上看,博士、硕士、本科、其他学历毕业人员分别为1.40、3.79、12.97、12.31万人,占比分别为4.60%、12.44%、42.58%、40.41%。

(二)三大主体齐发力,企业科技创新人员占比最大。在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三大科技创新主体中,企业人员数量和占比最大。2020年,企业科技创新人员数量为20.76万人,占科技创新人员总量的68.15%。其中,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人数分别为9.35、5.07、6.01、0.33万人,占企业科技创新人员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5.04%、24.42%、28.95%、1.59%。

(三)地区差异较大,郑州市科技创新人员最多。2020年,郑州市科技创新人员数量最多,为10.90万人。排名第二位到第七位的是洛阳市、新乡市、平顶山市、南阳市、焦作市和商丘市,分别为3.94、2.29、1.67、1.56、1.43、1.03万人。鹤壁、三门峡和济源的科技创新人员数量都不超过5000人,不足郑州市的二十分之一。

二、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投入不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落后。省和山东省相比,常住人口数量相差不大,但优质高校的数量却有较大差距2021年,山东省有本科大学70所,而省只有57所;山东省有3所985大学,7所211大学,而省仅有1所211大学。究其原因,财政经费投入不足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落后的主要原因。2021年,省高校中财政预算投入超过10亿元的仅有4所高校,而山东省高校财政预算投入超过10亿元的学校近20所。

(二)重视引进人才,但忽视人才后期管理。为缓解本省人才培养不足的问题,近年来省通过“全职引进”“柔性流动”等方式引进了一批人才。但由于缺乏规划,在引进人才时,盲目攀比严重,一些部门往往把引进人才数量与政绩挂钩,缺乏对人才需求数量、层次和标准详细规划。

(三)引进人才和本地人才区别对待,引发一定冲突。在引进外来人才时,各地政府以及各企事业单位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这些待遇本地人才不能享受引发本地人才的不满情绪,影响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另外,引进的科技人才大多是受到优惠待遇的影响,在待遇优惠期届满后,大部分引进的科技人才队伍再次外流,造成科技人才队伍的稳定性较差,也不利于科技创新。

(四)科技创新人才单打独干的现象较多,没有形成团队。科技创新更加需要团队组织方式但目前省科技创新人才单打独干的现象较多,没有形成团队,不利于形成有价值的创新成果。例如,在职称评审和绩效考核上,只有第一作者的论文和专利等成果才能够作为职称评审和绩效考核的成果,有职称评审需要和绩效考核要求的科技创新人员不愿因参与到他人的研究中,无法形成稳定协作的科研团队。

(五)重视自然科学研究,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视不够。年来,省重视自然科学研究,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视不够。以软科学研究为例,2020年,完成软科学课题、投入软科学研究人力和发表科学论文数分别为414项、5700人和432篇,分别比2015年的791项、7200人和960篇,分别下降47.66%、20.83%、55.00%。

三、促进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和平衡对高校财政教育经费的投入,注重本地人才培养。从源头上看,科技创新人才归根结底来源于高等教育,只有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才能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因此建议,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高校财政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加大对省属高校的教育经费投入,力争在未来的3-5年内年财政经费投入达到10亿元的高校达到10所,年投入达到5亿元的超过20所。

(二)实施人才支持计划,加强人才后期管理。目前,省企事业单位实施了一系列的人才支持计划,但总体上看,这些人才支持计划支持力度不够覆盖面较窄。建议制定全省层面的人才支持计划工作方案,鼓励各企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人才支持计划以人才支持计划为引领,加强人才后期管理,稳定人才队伍,激励科技创新人才专心科研工作。

(三)推动建立科技创新团队。出台推动建立科技创新团队的相关文件,选取优秀科研人才作为领军人物组建团队,加大对团队领军人物的遴选和支持,形成省、市和县(区)企事业单位三个层级、类型多样、覆盖全面的科技创新团队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效性、重大意义的科研项目,可择优选取多位领军人物分别组建团队,在多个研究团队之间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共同推进重大科技创新。

(四)加大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扶持力度。对具有较好研究方向和研究基础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给予必要的经费扶持和政策倾斜。加大对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著作成果资助力度,优先资助已经具有前期研究基础的前期成果加大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智库的资助力度;拓宽资政报告报送渠道。


地址:郑州市德善街与邢庄北街交叉口 河南省民主党派大楼9楼      联系电话:0371-61231879      邮箱:mjjlch@163.com      豫ICP备130144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