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创新的重要发源地。习近平总书记致2022年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的贺信中强调,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截至去年底,我省累计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11家,涵盖制造业各关键细分领域,有力促进了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并加以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发展基础不扎实。我省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70家,数量排名全国第十位,与GDP总量全国第五不匹配。专精特新企业小、弱、散,优质企业少,产品附加值低,在生物工程、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领域缺乏核心竞争力。
(二)创新要素不充分。由于体量小、研发投入偏少、激励机制不优,许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缺乏高素质创新人才,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基础和关键核心技术长期不能突破。40%企业存在引才难、用工难问题,人才引不进来、引进来留不住。高校、科研机构研发成果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求对接不畅,产学研用脱节。
(三)融资结构不健全。“专精特新贷”效果还不够明显,企业缺乏对接银行的专业人员和抵押物,银行缺乏熟悉相关行业或技术前景的人才等难题尚未有效破解。“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约70%企业依靠银行贷款融资,10%通过股权融资,通过供应链融资的不足5%。
(四)产业生态不完善。受新冠疫情、中美经贸摩擦等影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产业链供应链遭受冲击。产业内循环尚未打通,不少企业面临本地配套不足、采购半径大、物流和时间成本高等问题。
二、对策建议
(一)夯实发展基础。一是把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列为党委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全面梳理相关扶持政策,综合运用好税收减免、政府专项债等优惠政策。二是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领域,每年认定一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争创一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三是贯彻落实国务院《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办实事清单》、工信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尽快结合实际出台我省实操性措施。
(二)提升创新能力。一是坚持企业与高校、职业学校“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采取供需对接、定向培养等方式,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人才支撑。二是实施重大科技创新专项、重点研发项目揭榜挂帅,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布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研发平台,支持“专精特新”骨干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三是搭建产学研用交流平台,推动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与“专精特新”企业供需对接,加强校企协同创新。
(三)健全融资结构。一是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供应链订单、仓单等融资,扩大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融资规模。二是将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纳入融资服务白名单,对白名单内企业直接授信,减少审核环节,降低贷款难度和成本。三是加强政银企合作,鼓励银行金融机构设立增信基金池,创新金融产品,提高信贷支持力度。
(四)优化产业生态。一是系统梳理我省“专精特新”产业链条,对产业链运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协调,如组织关键薄弱环节的技术攻关、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大中型国有企业牵线搭桥等。二是组织实施“龙头+配套”行动,通过专业化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三是围绕“专精特新”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量身定制服务内容,提供专项服务包,满足企业专属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