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再次提出: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也即‘两业融合’),尤其是要依托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研发设计、金融服务、检验检测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业,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以平顶山、许昌、漯河为代表的我省新兴工业城市在中原城市群产业高质量发展中扮演者重要角色,迫切需要在当前产业链供应链调整过程中利用“两业融合”的契机加快进行新的产业定位。总体而言,我省新兴工业城市“两业融合”发展势头好、速度快,但是面也存在很多问题,集中体现在四方面:
一是传统制造业的体量大、包袱重、惯性强,企业转型发展的内生性动力不足;表现为政策依赖性较重,不愿意在产业生态的创新中先期投入、先行尝试。
二是当前疫情对产业链与供应链造成冲击,扰乱了原有的产业联系与供销关系;尤其是当前大宗原材料普遍上涨,例如铜矿、铁矿、煤炭和化工材料都有20%以上的涨幅,这对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了又一次的严重冲击,也对“两业融合”带来干扰。
三是地方各地各部门产业政策的精细化与协同程度不高,缺乏按照产业关联量化分析的结果进行分类施策,没有聚焦构成“产业链—服务链”的多链同构的推动力;各地产业政策、科技政策、财税金融政策相互分割,各行其是,缺少统筹与整合,无法形成政策合力。
四是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认识不足。不少地方近年来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往往被认为这是产业结构优化的体现;但这很有可能是因制造业不景气,产业工人迫于自我谋生的压力,分流转向传统服务业所致。
为此建议:
一是用好当前惠企产业政策。1.结合当前的“万人助万企”活动,围绕中小企业的融资、招工、物流等实际痛点,提供纾困解难的各项要素帮扶。2.结合当前的“专精特新”企业政策,利用生产性服务业加速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分工。3.将当前我省“两业融合”与“两化融合”政策相互贯通,以信息化服务和专利服务为抓手,促进“两业融合”与“两化融合”的相互融合。4.按照2020年7月工信部、发改委等十五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选取一批在工业设计、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共享制造等服务型制造先进企业,形成“河南服务制造模式”,由对口的十五部门协同进行推广示范。
二是利用电子商务发展势头。1.促进电子商务的重点由“快消品”的消费端转向生产端,遴选和培育一批象“网易严选”那样的服务于制造业的电商平台,利用消费大数据精准感知市场需求,倒逼提升产品设计能力,挖掘传统制造生产潜力。2.鼓励“许昌鲜易”做优做强,利用农产品冷链运输推动农业深加工,对接漯河食品加工产业,以农产品电商平台促进农业“三链同构”。3.利用电子商务的大数据客户资源,为制造企业开发系统集成服务软件,培育“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制造模式。
三是促进物流制造对接贯通。1.针对当前海运价格和原材料成本上涨,围绕外向型企业做好国际物流信息服务;对进口商与出口商边际成本分担情况进行深入调研,提高我省出口企业的集体对外谈判能力。2.结合物流园区建设,学习“浙江经验”,遴选典型案例,推广制造业供应链综合服务模式、第三方物流一站式服务模式、物流“线上+线下”平台服务模式和物流“硬件+软件”专业化服务模式等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四大模式。3.利用我省第二批“两业融合”试点单位申报机会,遴选物流园区积极申报“物流制造深度融合”的新型业态试点。
四是利用龙头企业形成联动。1.鼓励龙头企业开发定向的专利服务市场,推动全产业链的智能化技术改造;鼓励企业研发合作,合资购买专利集群,鼓励企业之间的模仿式创新。2.激励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金融服务,利用企业大数据围绕应收账款与存货开展商业保理融资服务;以供应链金融、科技金融、融资租赁等新型融资服务为突破口,促进金融业“脱虚向实”。3.鼓励龙头企业引领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开展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调试、交付使用到故障诊断、维护检修、回收利用等“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五是借助园区平台集成服务。1.学习江苏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先进经验,探索知识产权入股,园区土地持股,构建“技术创新综合体平台”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园区。2.制定配套政策,促使省知识产权局“专利导航”的现行政策落地;创新政府采购办法,由政府购买专利进行公益性转让,加速专利技术的外溢与扩散。3.调整当前产业集聚区考核办法,将“亩产论英雄”与产业园区惠企政策直接挂钩,延长综合考核的年限。4.探索“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整体性招商引资的新型政务服务模式。
六是开发地方产权交易市场。1.对接河南中原产权交易公司,学习国有资产交易与管理的先进经验;在平顶山、许昌、漯河三市统筹设置针对中小民营企业的产权交易所。2.创新交易种类,将整体资产拆解为机器设备、土地、知识产权、技术工人、客户资源、数字资源、物流供应链、排污权等生产要素进行“要素项目”的转让交易和租赁交易。3.以要素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地方政策的配套进而倒逼政府职能的深化改革。
七是开展质量技术标准服务。1.构建化工、假发、汽车制造、食品加工等检验检测认证与标准化服务体系,提升质量标准服务效能。2.培育或引进第三方专业检验检测服务机构,建设行业领先的专业机构和平台,借助优势产业推动形成检验检测认证与标准化全产业链集群,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综合质量服务示范区。3.加快物流园区“多式联运”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以此推动化工原料、机械设备、农副产品等模块化综合物流新业态。
八是承接郑州总部经济辐射。1.对接郑州的研发设计、信息服务、金融、商贸、物流、会展等服务平台,在平顶山、许昌、漯河三地设置分支机构。2.对接郑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与郑州大学的超算中心,尽快形成“豫中片区”分中心,围绕产业需求促进技术要素流动,提供大数据算力服务。3.围绕平顶山、许昌、漯河三地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推进建设科研设施与仪器、技术文献、网络数据等资源的共享平台,加强不同层级、不同区域科技创新资源的有偿服务、合作共享、互联互通。
九是盘活资源促进产教融合。1.结合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改革与学历教育的“双减政策”,围绕化工科技、陶瓷烧造、食品加工等重点领域打造工业研学基地,开发集生产展示、观光体验、教育科普等于一体的教学服务功能。2.借鉴北京“798”与上海“田子坊”的开发经验,充分利用企业、园区、基地等城市空间,开发工业文创产业,盘活工业遗产资源。
十是重视技术指标实物统计。1.重视我省统计局新发布的“投入产出表”,加快新一期全省“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以此作为“两业融合”的数量依据与理论根据。2.针对当前大宗原材料价格变动的形势,加快编制我省关键性原材料的库存统计表与余缺调剂表。3.针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加快对产业实物量指标PMI的编制,深入地揭示“两业融合”过程中技术经济的数量联系,为我省产业政策的分类分区精细化施策的提供实物量的数据支撑。
民建平顶山市委 吴会亭
民建许昌市委 郭 瑞;
民建漯河市委 王保磊;
民建平顶山市委 张红丽、甘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