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质量强国”“制造强国”“数字中国”等发展目标。在疫情防控新政下,我省产业经济正快速恢复,应以“质量强省”为抓手,加快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我省产业经济发展中的机遇与隐忧并存:
一是产业链供应链结构调整持续加快,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转型困难;二是大宗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攀升;三是地缘政治与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外贸与出口渠道收窄;四是质量工作部门协调力量不足,统筹资源不多,考核力度不大,创新程度不强。
为此建议:
(一)强化质量管理。结合“万人助万企”活动,助推生产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一是推广政府质量奖先进企业经验,选取示范县与试点标杆企业,普及质量控制手段,以精简节约和提质增效来对冲生产成本上升。二是推广“质量管理小组”和“质量信得过班组”建设活动,开展全过程质量管理。三是推进“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支持小微企业争创质量奖项。
(二)促进标准引领。围绕新兴产业需求,加快标准化工作的机制创新,发挥企业标准创新的主体作用。一是完善地方标准的立项和管理办法,广泛征集标准项目,规范地方标准的修订程序。二是借助河南省科学院的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推进知识产权贯标活动,促进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三是鼓励我省行业协会学会参与国家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各项活动,强化“河南标准”的话语权。
(三)重视计量检测。建设产业计量测试服务平台和重点实验室,将计量测试技术创新与产业服务创新有机结合。一是推广先进计量技术,培育计量校准测试服务业,提升企业制造的精密水平。二是围绕新兴产业与重点行业,加大检验检测装备投入和技术改造力度,建立健全行业与产业的计量检测管理与服务体系;推进特色产业与检验检测的双向互动。三是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证照分离”改革,逐步实施资质认定与检测范围的清单管理。四是将公共检测服务平台的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向全社会有偿开放与共享,充分发挥计量公共检测的产业服务职能。
(四)认证认可创新。围绕“双碳目标”,扩大绿色产品的认证力度,规范产业创新发展秩序。一是整合质量管理的行政资源,推动“绿色食品、绿色制造、绿色建筑、绿色设计”等认证之间的采信互认,建立健全绿色产品认证体系。二是围绕数字与信息安全、新能源环保、药品与健康等新兴产业需求,推动认证认可制度的市场创新与底层创新。三是对标国际先进的产品质量认证体系,推进我省认证认可体系与国际接轨;试行“一次认证+多国证书”认证模式,促进“河南标准”走出去。四是加快“强制认证”的自我承诺模式的地方实践与创新,推进我省“自我承诺、自我填报、自我获证”的便利化质量服务措施,推进质量工作的事后管理改革。
(五)培育知名品牌。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产品品牌培育战略。一是瞄准氢能源、新材料、智能设备和生命健康等新兴产品,提前布局培育“中原制造”的知名产品品牌。二是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的“二次创业”,把质量管理与服务融入产业集聚区考核与评价措施体系。三是培育国家级工业品牌示范企业,引入品牌提升的服务平台与知名机构,催生我省品牌服务新业态。四是结合当前产品出口形势的变化,落实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培育一批中原制造的“国际品牌”。
(六)开展质量治理。提升质量服务与质量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强化我省的“质量软实力”。一是开发质量服务的手机端APP,推动“一门集中、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质量服务“一站式”模式。二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产品质量监督过程中实施“负面清单”制度。三是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产品质量考核指标引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推广“信用+质量”双重评价体系。四是破除质量提升的制度性障碍,构建消费者与企业“质量维权”的绿色通道。五是编制“质量强省”发展规划,统筹改善我省的质量环境、营商环境和信用环境,加快“中原诚信”和“中原品牌”的相互促进,为我省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软实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