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降低县域公立医院债务规模和偿债风险的提案
发布时间:2023-03-23 浏览量:2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改的推进, 部分县域公立医院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盲目购置高精尖医疗设备和引进技术,加上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等外部因素导致债务负担较重,债务问题日益突出

一是债务规模调查发现某市165家县域公立医院债务总规模为35.27亿元其债务类型为:融资租赁占比51.37%银行贷款占比25.15%其他借款占比18.35%职工集资占比5.13%。

二是资产负债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规定,资产负债率是绩效考核中非常重要的指标。调查发现,部分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在65%至78%之间,个别甚至超过90%,运营风险和偿债压力较大。

三是债务数据不实。部分医院财务报表中的负债金额低于实际债务,不能全面反映实际债务情况。

为此建议

(一)建立融资管控体系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本地区县域公立医院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督促各县级政府和卫健委等行业主管部门建立分类管控体系,严格控制公立医院的融资渠道防止通过借入流动资金来借新还旧,防止不能按期偿还债务形成长期拖欠。

    (二)加强在建项目的监管力度进一步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对不符合区域卫生规划、未落实建设资金、未按规定化解存量债务的公立医院,一律不审批新项目。加强对公立医院在建项目的监管力度,适时对公立医院在建项目规模标准、资金来源等情况进行复审,对超标准超规模建设、建设资金尚未落实需要贷款建设的项目暂缓建设,待相关条件完备后再行续建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卫健部门根据县域公立医院的资产负债和现金流量等真实情况,督促各县级卫健委对县域公立医院债务风险建立评估机制,引导医院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建立化解债务奖惩制度。因疫情影响原因,各县区地方财力紧张,完全依靠地方财政补贴来化解债务不太现实。各县、区财政部门可在分配化债资金和各项资金额度时,根据各公立医院债务化解情况,对债务规模较小、化解进展迅速的医院予以倾斜,对化债不力的医院适当调减财政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调节手段,进一步提高各公立医院化债积极性。

)建立债务偿还规划据县域公立医院现有债务规模,督促各县级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各医院建立中长期偿债规划,医院可采取将医疗设备转售等方式,控制债务规模、降低负债率

(六)进一步完善医保费用结算办法。加强医院与医保部门的协调沟通,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医保结算办法,按比例及时为医院拨付医保费用,最大限度地保障医保资金回笼,增强医院资金周转能力。


地址:郑州市德善街与邢庄北街交叉口 河南省民主党派大楼9楼     联系电话:0371-61231879      邮箱:mjjlch@163.com     豫ICP备130144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