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传统中医进社区的提案
民建河南省委会
当前中医药已成为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持力量。202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提出,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但我省传统中医总体呈现弱化之势,在各级医疗尤其是基层社区医疗中处于弱势地位,主要表现在:
一是中医发展总体人才缺乏,基层社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不足、质量不高,中医传承面临青黄不接。二是基层中医药文化宣传滞后。群众对中医的认知局限在专科医疗方面,对中医药在免疫性、功能性等方面的优势了解不足。三是传统中医进社区缺乏顶层设计。中医医保报销体系不完善,报销科目少。中医在社区医院发展的信息化程度低,缺少中医电子病历、远程会诊平台、互联网医院以及智慧社区医院+物联网的建立。四是中医药产业在基层的发展受资本青睐度不高,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
为此建议:
(一)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加快建设中医药服务网络,设立以市级中医院为“龙头”,县级中医院为“骨干”,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四级中医药服务网络,逐步形成以公立医院为主体,民营中医院为补充的办医格局。出台中医药相关优惠政策,完善报销制度,加快政策落地,最大程度惠及百姓。
(二)加快基层中医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完善人才引进政策,通过编制倾斜、提高待遇、绩效考核等手段,吸引和鼓励专业人才投身中医事业。二是重视发挥知名老中医的引领传承作用,通过名师带徒、专家授课、名医巡诊、学术交流等形式培养一支理论扎实、技能娴熟的中医药人才队伍。三是发挥合作办医、医联体的技术引领优势,采取年轻中医挂职学习、老中医下乡指导等方式,培养扎根基层、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四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中医药学科带头人,发挥学科带头人引领作用,提高中医药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五是加大对乡村医生的中医药诊疗知识培训,提高服务水平,推进中医药方进社区。
(三)提高中医服务基层能力。发挥县级中医院的带动作用,把握上级名院名医结对帮扶机遇,探索开展特色专科建设,打造一批重点中医名科。为乡镇卫生院增添中医理疗设施设备,加快研究和整理中医药特色护理技术项目、特色服务,形成技术规范,把中医药技术服务贯穿到预防、治疗、康复、保健的全过程,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增加社区医院的医疗养生服务,实现患者大病去大医院、小病到社区医院,促进病变性治疗向倾向性治疗过渡,提高疾病的早期预防。加强预防、治疗、医疗养生康复等精细化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利用5G、物联网等技术,建立智慧社区医疗,实现远程B超、远程视频家庭医生快速开处方。
(四)加快中医进基层宣传推广。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普及教育,推进中医药文化知识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借助公众媒体平台,搭建中医药文化“大舞台”,真正使广大群众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感受中医,让中医药惠及千家万户。
(五)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基层中医医疗。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社区医院、建立民营中医医院,缓解社区医院、镇卫生院配置不足等问题,帮助公立社区医院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政府资金投入不足问题。
(六)探索民间中医秘方保护与开发。为民间中医秘方授予认定证书,在新药研发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设立民间中医秘方开发基金,对于紧缺、临床疗效显著、开发前景好的民间中医秘方给予资金上的支持。鼓励秘方持有者与企业合作开发,通过转让中医秘方或入股形式共同参与中医处方开发,促进中医秘方在基层推广,扩大规模效应。
参与者:
詹松镇、杨芳、宋圣阁、郭丽丽、雷巧丽、张艳松、王大志、赵振奎、张劲松、赵玲玲
执笔:杨芳 卫健委副主任、兆瑞医疗集团董事长
詹松镇 民建省委卫健委主任、河南健有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丽丽 民建河南省委卫健委副主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