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建省委提交的集体提案 >> 2021年优秀集体提案汇总
​关于推进中医传统手法智能化科技化普及化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1-10-26 浏览量:372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已经成为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持力量。2020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明确提出,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中的独特作用。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亚健康状态蔓延、慢性疾病激增,以及人们对健康相关产品和服务的社会需求日益增加,中医传统手法重要性与日俱增,但在智能化科技化普及化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科技创新成果匮乏,影响市场氛围。传统中医在科技创新、研发创新上相对薄弱,先进的中医经络穴位理论与高新科技相结合的成果较少。很多中医传统手法适宜技术多为中医情志、饮食调理、穴位贴敷、悬灸、针刺等常规方案,停留在“人工治疗”方式上,“治未病”技术的推广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涉及病种范围小,使用技术手段较少,缺少明确的辨证论治记录、治疗规律、操作规范,缺少系统性的总结、文献整理和机理探讨,再加上“见效慢、周期长、方式杂”的特点,久而久之,传统中医应用氛围被淡化削弱,市场逐渐萎缩,影响中医文化传承受,也延缓了中医适宜技术推广。

2.标准化智能化缺如,限制转化应用。中医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医疗和医药两大行业,市场上的产品开发相对局限,中医理论特点不突出,产品种类较少,同质化严重,极具特色的传统手法转化为智能化、科学化、普及化的保健品、可穿戴养生治疗设备的独特性价值未被重视。

3.市场认知认可度低,阻碍推广普及。由于对中医传统手法宣传推广不到位,大量消费者对中医理论了解不够,对中医存在误解。很多人虽然知道中医养生,但缺乏正确的养生理论指导,尤其现在养生媒体上鱼龙混杂,存在着大量打着中医幌子的虚假信息,一定程度上歪曲了人们对中医的正确认识。调查显示,各中药老字号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并非企业的销售重点,宣传不够,月销量较低,消费者关注度严重不足,阻碍了产品的推广普及。

4.专业人才缺口大,削弱集群效应。中医传统手法对专业性要求较高,专业人才培养周期长、难度大,新从业的医生至少要经历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师带徒专业传承 ,才能展开工作,而国医大师及行业领军人才的培养需经历数十年的专业实践;中医院校的毕业生工作分配难,工资待遇与所学知识和付出不成正比,很多中医院校的毕业生选择另谋职业或转行,导致中医专业人才匮乏。

因此,建议:

1.提高科研能力,促进转化应用。建立人才培养激励长效机制,加大对中医传统手法智能化的科研投入,人才培养投入,提高中医“治未病”领域的科研能力和深度,激发中医类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中医专业与科技人士联手继承和创新,加快中医传统手法与高新技术、现代化生产的融合,加速催生中医智能化、科技化应用的研发成果,把中医传统的手法研制成易操作、宜推广、易普及的科技化智能化便携产品,特别是通过传统手法的转化,推出多元化、标准化、智能化的高质量产品,来预防治疗常见病、慢性病及心脑血管病,甚至部分肿瘤疾病,为百姓减轻痛苦,改善生存质量,节约药费开支。

2.加强模式创新,助力产业发展。在中医产业领域里,成立中小微企业孵化产业园,建立探索创新试点,在“治未病”、“体质学说”、“时令养生”、“先后天”视角下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促进中医与大健康产业合作,充分利用大数据优势,着重探索中医传统手法治疗应用标准化和智能化,将传统的手法与智能、大数据、个人体质进行有机结合,破解“一人一方”式诊疗的局限性,从而实现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推动大产业良性发展。

3.加大文化宣传,提高科学素养。中医药文化所蕴含的独特审美体验与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完美契合,应积极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塑造转化产品品牌形象,讲好产品背后的中医药养生文化故事;做好“中医养生文化”的宣传、普及工作,倡导主动健康、中医治未病观念,宣传中医诊疗优势,提高大众对中医传统手法治疗效果的知晓率,扩大中医传统手法在应用中的社会影响,加大社区科普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推动中医科普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提高人民群众中医学的科学素养。

4.发挥产业优势,增强服务效能。大健康产业自身具有贯通三大产业的特点,传统手法产品的开发应严格遵从现有的国家和行业规定,如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写的《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也必然要进行生产工艺的革新,与现代化生产工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结合,使得产品生产呈现标准化、多元化、信息化、远程化、精准化生产与服务为一体的新特征,改变传统中医药产品的生产服务模式,推进产品精准化、个性化的高品质生产和服务,注意情感关怀,提升消费者的认可度和忠诚度,整体提升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让中医药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医复兴大健康产业发展做贡献。


地址:郑州市德善街与邢庄北街交叉口 河南省民主党派大楼9楼     联系电话:0371-61231879      邮箱:mjjlch@163.com     豫ICP备130144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