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省黄河滩区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人口比较密集的郑州、焦作、开封等沿黄地市以及周边地区植被生态质量有所下降。受黄河河水漫滩和传统耕作方式影响,种植结构单一,年年重复的春耕夏播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滩区防风固沙的难度。如何防止水土流失、固沙减沙,着力打造黄河生态安全屏障,使千里黄河滩区增绿变美,是谋求黄河长治久安的关键之所在,也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调研中发现,黄河滩区种植巨菌草是生物治理荒漠化,修复黄河生态的一种投入少、见效快、效果好的有效途径。巨菌草等菌草为多年生禾本科狼尾草属植物,具有根系发达、植株高大、生长快、产量高、保水保土能力强、防沙固沙效果好等特点。巨菌草还是多年生植物,一年种植可连续收割20—30年,保护了河滩植被,降低了种植成本。从亩产、营养成分、劳动成本等各方面比较,其性价比、综合效益明显高于黄河滩区传统种植的小麦、玉米、花生、大豆等农作物,它种植加工的技术门槛低,农户、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都容易参与,对土壤要求不严,浅滩地区也容易成活。在黄河流域应用菌草技术进行生态治理及发展菌草产业,能有效利用太阳能、土地和黄河水三大资源,形成植物、菌物、动物循环利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有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有利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为此建议:
1.将黄河菌草产业发展纳入我省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建设黄河菌草生态屏障,是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讲话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宜山则山,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湿则湿,系统推进黄河生态治理,实现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幸福河的重要举措。对推动黄河生态保护,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调整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发展我省特色牧草业具有重要作用。打造黄河菌草绿色长廊,既是一项生态工程,更是一项民生工程,需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政府部门的强力引导支持下,融入国家战略,整合优质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纳入建设清单,协调省部联动,形成具有河南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方案,建议将黄河菌草产业发展纳入我省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通过融入国家战略布局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出台河南菌草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发展目标和实施意见、保障措施等,以政策为支撑,以资金为保障,以项目促发展。
2.打造郑州、焦作、新乡黄河百里菌草绿色生态长廊。桃花峪以下的武陟、原阳,与省会郑州隔河相望,河道蜿蜒数十公里,滩区面积多达百余万亩。长期以来,滩区人民依高滩而居、临二滩而作、入浅滩而渔,产生的生活、生产面源污染,扬尘污染已严重影响黄河生态,影响两岸人民生活质量。建议在综合国家战略、省市规划布局的通盘考虑下,打造郑州、焦作、新乡黄河百里菌草绿色生态长廊示范区,引进国家菌草产业龙头企业与当地合作,建设以二滩为主的万亩连片高产优质菌草牧草饲料带;结合浅滩特点,实施菌草湿地保护方案,建设菌草湿地生态景观,促进黄河湿地保护,实现生态黄河绿色发展。
3.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菌草种植宣传推广工作。菌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已广泛应用于闽宁扶贫、黄河治理、国家援助等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大力支持菌草的科研和推广工作。现在,菌草技术已推广到世界106个国家,并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斐济、卢旺达等13个国家建立示范基地,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在我省普及范围仍然有限,社会对此认识较为陌生,很多人把适用于生态治理的优良巨菌草和食用菌混为一谈。在菌草产业调研中发现,目前我省政府部门还没有出台支持菌草种植的系统性政策文件;一些菌草种植企业家在河南本地开展连片种植,在土地、资金等方面上受到阻力;不少基层干部、群众对菌草产业认识不到位,对产业发展的信心不足,顾虑重重等问题。建议沿黄地市农业、科技等政府部门加强协调配合,结合实际出台文件,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对菌草种植给予支持。以菌草种植作为生态保护、食用菌产业的技术创新着力点,以省内现有菌草种植规模企业为示范点,以菌草种植技术培训和指导为宣传点,通过实验逐步推广,鼓舞群众信心,形成菌草种植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大力营造黄河菌草生态屏障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参与者:
张晓林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民建省委副主委
陈孝杰 民建河南省委社法委副主任、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主任
何 昕 民建河南省委农资环委副主任、河南爱蜜乐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南蜜乐源养蜂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李 杰 民建河南省委农资环委副主任、河南郑州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