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建省委提交的集体提案 >> 2021年优秀集体提案汇总
​关于进一步提升河南省黄河流域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水平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1-10-26 浏览量:286

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水资源是黄河流域最大的刚性约束,要坚决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大力发展节水农业”。2020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意见》指出:到2025年,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达到8000万亩以上,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4000万亩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650亿公斤以上。水、土资源作为农业生产的两大基础要素,其区域配置结构、时空格局、利用方式等直接决定了农业生产方式和效率,深刻影响我省现代农业强省建设进程。

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水资源是黄河流域最大的刚性约束,对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人—地—水矛盾突出的河南省来说,农业水土资源协同优化管理对于提升资源承载能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至关重要。但是,我省农业水土资源配置还存在一些不合理,亟待优化提升的领域,需要着重关注。具体表现为:

一是农作物种植结构不合理,传统的粮食生产结构需要优化调整,农业种植品种相对单一,粮食作物比重持续增加,而市场对粮食需求相对增量减少、农产品深加工不足等问题。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供求矛盾依然突出,总量不足且不配套,不少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严重老化,一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未进行有效的维护和管理,利用率不高。三是河南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全省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系数只有0.23,远低于全国0.6的平均水平。相对而言,河南省东南部和西部的部分地区水土资源匹配程度较好,其他地区匹配程度较差。四是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偏低,利用方式不合理导致水土资源利用的低效率。比如:耕地细碎化和农民外出打工导致部分耕地闲置、粮食减产。另外,部分地区未严格遵守“占一补一、占优补优”,新补充耕地质量相对较低。五是农业节水需要进一步加强,部分地区的农户虽改变了以往大水漫灌的灌溉模式,可由于存在土壤质地差、农业基础设施不配套、节水宣传不到位、技术人员普及节水灌溉技术不全面等情况,导致农业节水措施落实不到位。

为进一步提升我省黄河流域农业水土资源优化配置水平,早日实现现代现代农业强省目标,建议:

(一)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2019年,河南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公顷,但种植品种相对单一,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还远远不够。今后应综合考虑水土资源潜能和地区生产实际,合理确定农业发展重点和特色品种,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分区施策、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作物专业化生产格局。比如:平原区应扩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山区坡耕地要退耕还林还草;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退化区可考虑开展休耕试点,建立用地和养地相结合的耕作制度。

(二)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的要求,统一规划布局、修编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集中力量在豫北、豫东平原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重点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高标准农田。二是统一建设标准,研究制定分区域、分类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及定额,健全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标准。三是加快大中型灌区、排灌泵站配套改造,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灌区,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四是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田整治、机耕道、农田防护林等田间工程建设,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一步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制度和建后管护支持制度。

(三)开展水土资源潜能划分。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有的地方水多土少,有的地方水少土多,有的地方两者都缺乏,有的地区土地退化。应该以水土资源承载力和适宜性评价为依据,开展水土资源潜能划分,探索差别化的水土资源利用模式,推进宜地种植、量水生产。比如:在水少土多的引黄灌区,要重点发展节水灌溉,提高用水效率,同时通过规模化经营,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在水土缺乏的三门峡、济源等山区和丘陵地区,应重点开展农业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建设,鼓励特色农业发展;在土地退化区要限制农业开发活动,控制开发强度,减少水土流失。

(四)加强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通过规模化经营可以提升农业用水效率和生产效率、解决土地细碎化和耕地撂荒问题,建议在河南省黄河流域水土资源条件相对优越的平原区进一步加强土地流转,鼓励通过转包、转让、入股、租赁等形式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涉农公司、土地托管公司等进行统一管理,实现规模化经营,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条件。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入规模化生产,再以政府补贴的形式推进节水设施建设,实现水土资源的协同高效管理。同时政府应进一步出台完善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维护农民权益。

(五)加强节水改造与农地修复并重。加强农业节水改造和农地修复。加大资金投入,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节水改造,鼓励采用滴灌、喷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在生产条件较差地区可先改用采用畦灌的方式,加强农业灌溉用水的智能监管,严格控制灌溉用水量;加强退化土地修复和农地改造,特别是加强土地生态整治,实现农业用地水土一体化改造。在大型灌区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力推进水肥一体化,实现精准灌溉施肥;进一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障农产品质量。

(六)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将沿黄地区有效灌溉面积范围内的大中型灌排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和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作为实施重点,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协同配套推进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终端用水管理机制等;优先在县(市、区)划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建设农田灌溉配套工程和节水计量设施,对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分别实施阶梯水价制度,对暂时没有节水计量设施的地区,可采用以电折水,并以阶梯电价的方式实施;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需要地方发改委、水利、农业和财政等多部门联动开展。同时,相关部门应通过“回头看”行动加强对相关工程和计量设施进行整修、维护和管理。

(七)建设基于大数据的农田管理平台。现代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生产必须建立在水土资源精准监测和管理的基础上。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将信息技术与农业相结合,发展智慧农业是未来的趋势。今后应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区,融合大数据、5G、物联网、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建设农田管理平台,动态监测土壤墒情和肥力水平,精准控制农田灌溉和施肥,实现水—肥—土一体化高效利用,提高农田管理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

(八)打造沿黄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以河南省黄河流域农业节水灌区为依托,在济源、洛阳、新乡、焦作、郑州、开封和濮阳等地打造不同地形区、不同种植方式、不同灌溉模式的若干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加强与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在示范区加强农业节水改造,优化种植结构,实现水肥一体化和精准施肥灌溉,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农田监管信息系统,将示范区打造成为绿色标准化智慧农业种植基地,一方面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化,另一方面积极将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助力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


地址:郑州市德善街与邢庄北街交叉口 河南省民主党派大楼9楼     联系电话:0371-61231879      邮箱:mjjlch@163.com     豫ICP备130144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