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1年度《建言》刊物 >> 2021年度《建言》第3期
​关于提升河南科研攻关能力的提案
发布时间:2021-10-25 浏览量:26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支撑作用。2020年4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时指出,“要增强科技创新和应急应变能力,加快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对提升科研攻关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近年来,河南省在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出台了相应的举措,也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看,还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大。多数企业对新技术和机械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相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力占用的资本比例高。

二是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全国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河南表现尤为突出。根据《2019年全国技术市场统计年报》,2019年河南省技术输出合同额7289项,成交额149.28亿元,在中部六省该项指标排名中,排名第五,远低于排名第一的湖北省。

三是科技研发能力弱。研发能力是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体现,相比于全国其他新一线城市,比如武汉、成都、杭州,河南省各市科技企业密集程度低,在科技研发能力方面,需进一步加强。

四是科技工作管理水平低。河南省每年在科技领域投入费用高,但成效不明显,科技龙头企业少,造成投入大、产出小,未能产生较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突破。

五是上规模科技型总部企业占比少,企业原始研发投入资金量级不够。一方面,河南省大力对外招商引资,以优惠的条件吸引外地外企入驻,但外地企业实际入驻的总部寥寥无几,大部分吸引过来的是分部(如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这些企业在河南省大都没有设置研发部门;另一方面,河南省对规模不太大的本土科技型企业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不少优秀的中小型科技型企业总部迁出河南,迁入营商环境更好、人才更多的一线城市。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当前国内外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为做好河南省科技攻关工作,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市场主体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快速成功转化,建议下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会带来各种社会需求的变化,同时也能够提升整体社会生产率,进而促进产业结构转变。河南省不仅要在制定相关促进科技产业发展上确保有力的政策导向,同时需要做好政策落地执行的有效性。

二是注重实效,提高科技转化率。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能动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扶持科技创新的基础上,也要注重成果转化的重要性,确保投入与产出对等;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沟通交流,建立长效机制,促进高校的科研成果应用到实际的国民生产中。

三是集中力量,夯实科技攻关根基。高校是科研力量的主要聚集地,在科技研发费用的投入上,要充分依托高校的科研平台,确保有效的资金投入;政府科研归口部门,要做好长远科研规划,将科研目标清单化、定量化,同时及时对科研进度进行跟踪考核。

四是厘顺机制,提升科研工作管理水平。良好的科研氛围更有利于科研成果研发进度的缩短和研发成果的提升。一方面要做好科技管理工作,调整相关评选和评定标准,注重论文、专利数量的同时,也要注重其质量,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另一方面要做好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并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为科研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条件,使其能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免去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

五是大力培育本土中小型科技型企业。原始扎根在河南的中小型科技型企业,虽然目前规模不是特别大,但他们的研发部门都在河南,他们具有天然的稳定性和内生性增长的韧性。培育这些本土中小型科技型企业比吸引外地企业分部入驻更有益于河南科技原始研发能力的提升,更有利于河南省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参与者:

孙  黎  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建郑州市委主委


地址:郑州市德善街与邢庄北街交叉口 河南省民主党派大楼9楼     联系电话:0371-61231879      邮箱:mjjlch@163.com     豫ICP备130144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