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03-23 浏览量:158

十八大以来,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公路加密提质,铁路拓展成网,民航强枢增支,水运通江达海,综合交通线网总里程28万公里,基本建成了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但是,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提出的建设交通强国的新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规划落实不到位。城际公路客运、城市公交、城乡公交尚未实现一卡通,出租车尚不能跨市运营;主城区与周边县、县与县之间互联互通水平较低;综合性枢纽场站布局较少,不同交通方式换乘、换装困难,与零距离换乘、无缝衔接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二是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单一。大部分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和国内贷款,社会资金缺乏有效进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渠道。

三是新基建项目统筹安排不合理。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建设主体,没有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扎堆投入到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热点项目,浪费了大量财力物力。

四是绿色低碳交通发展体系不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没有做到有效地监督和后期维护,带来了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等环境问题。缺少统一的充电站、加氢站等设施规划。

五是个别地方政府发展理念亟需转变。投资重面子,轻里子,导致投资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为了获得更多的专项资金,盲目的追求大型建设项目,真正需要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却得不到支持。

为此建议:

第一,规划引领,积极融入交通强国建设大潮。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精神,加快研究制定《河南省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研究提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大胆改革,不断创新,优先发展。

第二,创新机制,不断拓宽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渠道。探索建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运用交通基金﹢政府债券﹢市场化融资等投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构建投资、融资、建设、经营、偿债良性循环机制。加快出台相关的政策和配套的法律法规,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保险资金参与省级重大项目建设。

第三,突出重点,切实加大新基建项目建设力度。坚持政府支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统筹好新基建与传统基建、新基建与新产业的关系。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加快建设道路信号指示诱导系统、全数据融合交通网等智能交通平台。

第四,持续发展,着力打造绿色低碳交通基础设施。依托公交都市建设、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绿色出行行动等载体,支持完善充换电设施布局,建设超快充、大功率的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有效满足车辆充换电需求。尽快出台《河南省加氢站建设审批管理办法》。

第五,制度保障,注重加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管理。一是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确保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科学、合理,真正符合人民需要。二是加强前瞻性研究,明确项目投资建设的具体步骤,科学核算项目的投资费用,切实考虑项目和地区的适配性。三是加强考核监督,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实现全过程的公平、公正。

第六,未雨绸缪,升级提高交通基础设施防汛抗灾能力。依托交通基础设施,通过渗透减排、滞蓄调节、断接、资源化回用等方式进行源头控制。最大限度地模拟自然水文条件,减少雨水排放总量、延缓峰现时间。按照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要求,因地制宜选取适合的雨水利用调控设施。加快完成立交积水治理、桥区低水管道改、扩建工程,确保城市主干道达到畅通标准。


地址:郑州市德善街与邢庄北街交叉口 河南省民主党派大楼9楼     联系电话:0371-61231879      邮箱:mjjlch@163.com     豫ICP备130144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