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03-23 浏览量:189

截至2022年初,我省已累计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11家,总体上呈现“规模扩大、效益向好、成长性强”等发展特点,是河南52万家中小企业中的中坚力量,有力促进了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我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成长环境亟待优化:

一是缺人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人才引不进来、引进来留不住导致高技术创新人才偏少自主研发创新力量被削弱加上中小企业体量不大,研发投入偏少,研发能力偏弱,制约企业创新发展

二是缺渠道。院所高校的科研力量大多向大企业倾斜,与中小企业之间联系不紧密,创新或技改项目遇到问题“不知该找谁”“不知怎么找”,特别是规模更小的中小企业难以实现和高校科研机构的直接对接。

三是贷款融资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人员较少,精力有限,一般也无专门的人员对接银行专业部门,银行难以对这类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加上办理手续资料繁琐、流程时间较长,导致“专精特新”企业贷款难。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约有70%企业依靠银行贷款融资,有10%企业通过股权融资,通过供应链融资的不足5%

为此建议:

一是强化精准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量身定制专属服务保驾护航,一户一策,组建服务小分队精准对接,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家沙龙,开展“专精特新”发展咨询诊断,组织一批熟悉政策、管理、技术的专家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有针对性服务工作。

二是加快科技创新。搭建产学研用交流平台,通过平台支持共性技术的共享开发、提供检测检验设备的共享应用服务。引导中小企业围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或服务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行业标准鼓励企业申报更多发明专利,提升产品影响力,争创知名品牌争取发展的主动权。

三是提升市场竞争力鼓励中小企业把握好专业定位,围绕核心业务精耕细作,专注“只干一件事”,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以特取胜”确立独特市场定位,坚定不移走专业化、特色化发展之路,拓展更大发展空间。系统梳理全省产业链,组织实施“龙头+配套”行动,分行业、分区域支持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配套协作,为大企业、大项目和产业链提供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产品和配套服务,提高中小企业产品配套能力和市场份额。

四是优化贷款融资结构。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全部纳入融资服务白名单,实施白名单制度,银行对白名单内企业直接发起授信,减少审核环节,提高准入效率,“一企一策”降低“专精特新”企业贷款难度和成本。引导企业开展供应链融资、股权融资推广订单、仓单、应收账款等供应链融资模式,扩大专利权、商标权、股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融资规模。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人才及人才企业的信贷资金倾斜,单列专项信贷计划,开辟信贷审批“绿色通道”。

五是加强企业家素质提升。以拓展世界眼光、提高战略思维、打破陈旧思想观念、增强创新精神、锻造优秀品行等为重点,开展精准化的理论、政策、科技、管理、法规等方面的高层次培训,助力企业家精神的养成。总结优秀企业家的典型案例,对爱国、守法、诚信、守约、创新、担当、有“工匠”精神和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进行表彰和宣传,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激励企业家以优秀企业家为标杆,成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


地址:郑州市德善街与邢庄北街交叉口 河南省民主党派大楼9楼     联系电话:0371-61231879      邮箱:mjjlch@163.com     豫ICP备130144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