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科研项目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提案
民建河南省委会
我省为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相继开展了“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模式的探索,设立了重点研发专项等,取得初步进展。但对照省委省政府前瞻30年的站位,对标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地区,我省现行的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在项目组织方面仍存在问题:
(一)对科研项目的筛选过于简单。首先是项目立项环节的评价指标体系过于单一。当前,科技部门主要按照项目类别设计通用的立项评价指标,忽略了不同产业、学科、创新主体之间的差异。其次是项目立项环节的评价方式过于简单。科技部门往往是根据产业大类或学科大类,随机抽取相应领域的专家进行评价。基于专家个体开展项目评价,影响项目评价的科学性。
(二)科研项目组织存在碎片化情况。科技部门随机抽取专家进行项目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确定立项项目。但由于在不同年度、不同批次的项目评价中抽取的专家不尽相同,无法保持连续性和链条化。同时,科技部门往往限定项目的实施周期在1到3年之间,这仅仅是科研创新工作的一个阶段,无法形成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更无法形成贴合产业链的创新链条。
(三)科研项目管理过于重视技术本身。科技部门把具体项目以及项目技术作为科研项目管理的重点,重视项目的投入和产出,忽略项目实施过程。这就促使项目团队将工作重心放在各种指标上,造成“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科研而科研”,忽略科研工作的真正目标,造成技术与市场脱节。
为此建议:
借助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重组性改革设置专业产业部门的机遇,依托我省组建的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黄河实验室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按照不同产业遴选相应的专业科研管理机构,开展科研项目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试点工作。具体如下:
(一)遴选专业管理机构。围绕我省着力发展的重点产业,分批次、分领域遴选相应的专业机构,将部分科研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下放委托给专业机构,强化科学家决策机制,确保“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做”,发挥专业机构在相应领域内的优势,由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总体指导和监督专业机构开展工作。
(二)建立统一管理规范。要在试点遴选、委托权限、项目管理流程等关键环节,建立完善的专业机构评价体系。试点遴选方面,可借鉴德国等先进国家的模式,一次遴选委托2-4年,形成竞争机制;委托权限方面,细化委托事项,灵活采用全权委托和分批、分次委托相结合的方式;项目管理流程方面,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化的项目管理平台。以统一的管理规范来推动专业机构开展标准化、规范化的科研管理工作,为未来对接国际科研组织夯实基础。
(三)加强制度基础建设。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和创新平台要加强联系、共同发力,在试点遴选、委托管理、绩效评估等重要事项,围绕项目选题、评审、跟踪、结题评价的科研全过程建立相应的制度。要建立和完善容错机制,允许专业机构根据实际修改完善制度;积极发挥专业机构理事会的高层决策作用,把握科技创新方向。
(四)提升专业机构的科研管理专业化水平。要引导专业机构之间加强横向协作和交流,鼓励专业机构组织跨领域、跨学科的科研项目。建议专业机构积极引入国际国内的知名专家充实专家团队,加强多学科、跨领域的专业积累。学习借鉴国外先进专业机构的管理经验,引进和培养一批有一定专业基础、懂管理的科研管理专业化人才,加强专利、技术标准等知识产权的布局能力。
(五)提高专业机构的科研业务来源多样性。可采用财政资金按比例支持方式,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能,培养和提高专业机构的市场竞争能力。专业机构发挥其近距离对接市场的优势,加强与企业和金融资本等联系,接受社会资本和企业融资,组织和管理第三方的研发项目,进一步增强其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姬泓 民建新乡市委主委 陈金毅 新乡市科学技术局科长(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