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对规范农村小学基础教育而言,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需着力推进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体育、音乐教学的全面发展。河南是农业大省和教育人口大省,河南省的农村小学教育是中国农村小学教育的一个缩影。调研发现,河南省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体育、音乐教学的总体状况不理想,与国家对德育、体育和美育工作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师资不专业。一是专职教师数量少。大部分农村小学缺少道德与法治、体育、音乐专职教师,尤其是体育和音乐教师,一些地方一个中心小学才有一名体育教师和一名音乐教师,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困惑和疑点时无法找到共同研讨的同类课老师,缺乏教研氛围,专业发展缓慢。二是兼职教师专业化水平低。当前,主要由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兼任道德与法治、体育、音乐课程的教学,兼职教师由于缺乏道德与法治、体育、音乐教学的专业素养,课堂教学效果差。
第二,教学不规范。首先,道德与法治、音乐、体育教学未开展。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应学科的专业教师,一些农村小学根本没有开展道德与法治、体育、音乐教学。另一方面,由于升学与教师考评主要依据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导致道德与法治、体育、音乐教学不被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重视,课时被挤占或挪用现象比较普遍。其次,教学方式不科学。兼职教师不仅缺乏必要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在主课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搜集资料、设计教案、制作教具,对兼任的道德与法治、体育、音乐课程无法深入专研,大部分农村兼职教师的教学方式不适当,课堂面貌陈旧,教学创新力不足。
第三,评价不科学。评价是“指挥棒”,没有评价的约束,对道德与法治、体育、音乐教学难以真正重视;评价导向出了偏差,道德与法治、体育、音乐教学也难以搞好。目前,一些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依然停留在口号上,片面追求语文、数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对道德与法治、体育、音乐教学的评价流于形式,没有具体严格的评价细则,出现道德与法治、体育、音乐教学只是“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做样子”的局面。
规范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体育、音乐教学的建议:
第一,加强建设师资队伍。在师资培养方面,一是扩大小学道德与法治、体育、音乐师范生的招生数量,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体育、音乐专业大学生毕业之后从教退费的力度。二是大力实施面向农村定向招生道德与法治、体育、音乐专业免费师范生计划。在教师配备方面,一是增加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体育、音乐教师的编制数量。二是全面实施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体育、音乐教师走教制度。走教教师的编制可以放在中心学校,不挤占某一所农村小学的编制,并且对于走教教师应该通过绩效工资予以奖励。在教师培训方面,一是借助国培计划专门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体育、音乐教师培训。二是鼓励兼任道德与法治、体育、音乐教学的教师考取第二教师资格。三是强化教师(包括兼职教师)培训内容。
第二,强化教学改进。首先,开齐开足课程。严格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等政策的要求,每周均应该开设两节道德与法治、体育、音乐课程,加强督导视导,及时掌握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保证开齐开足课程。其次,优化教学方式。立足道德与法治、体育、音乐课程的基本特点,开展互动式和启发式教学。融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情景教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有条件的农村小学可以运用网络引入外校名师的优秀教学资源,克服师资不专业的困境。重视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在教学中进行精准指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统一德育、体育、美育的教材,要求必须严格按材施教。
第三,完善教学评价。一方面,应该进一步凸显德育、体育、美育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地位,增加德育、体育、美育的权重,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从而倒逼农村小学重视道德与法治、体育、音乐教学。另一方面,强化道德与法治、体育、音乐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开发科学的测评系统,将知识、技能、情感等纳入测评指标,并且建立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档案,推动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体育、音乐教学的真正落地,保障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