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网络舆情应对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提案
发布时间:2023-03-23 浏览量:74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互联网+”时代,如何正确应对网络舆情,把可能衍生的“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影响社情民意的走向,检验各级政府及公职人员的能力和水平。

基层政府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桥头堡”。当前我省部分地方、一些部门应对网络舆情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一是预见“短板”。对网络舆情重视不够,缺乏洞察力和判断力,错失处置先机。二是认知“短板”。不管群众讲的是否有根据,是否可以沟通化解对负面报道习惯性排斥,缺乏理性看待。三是应对“短板”。重堵轻疏,舆情一露头就把“封堵打压”当成“万能钥匙”。缺少有效的应对预案和措施,导致舆情事件裂变加速。四是合力“短板”。存在舆情处置主体不明、职责不清,信息沟通不及时、不顺畅,过度依赖宣传、网信部门等现象。

为此建议:

打赢网络舆情危机“攻坚战”,要注意“战时”“平时”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战时”要及时精准回应舆论关注

抢占发声先机,在舆情萌芽期迅速了解事件进程、舆情动态,尽早通过官网或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还原事件真相,积极回应民众的质疑和诉求,同时做好事件后续发展的跟踪报道,及时有效遏制负面舆情和谣言的蔓延,掌握舆情发展态势的主动权。敏感信息要严谨核对、认真查证,真实客观回应公众的关切点、痛点,引导网民理性发声、审慎传播避免产生次生舆论灾害。注意打磨通稿,改变居高临下话语方式,营造平等、尊重、关爱的语境疏导公众情绪,缓解舆论紧张气氛。

   (二)“平时”要做好基础性工作

    一是建立突发舆情监测评估和协同治理机制。建立省至社区(村)五级舆情监测体系利用大数据和专业舆情监测软件建立信息数据库,实时掌握突发事件动态信息。重点关注教育、医疗、安全等社会热点问题,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舆情,有的放矢做好降温化解工作组建宣传网信部门牵头、舆情敏感部门配合、原生事件部门担责的突发舆情协同治理机构,通过信息通报、信息共享、联席会议等机制进行部署指导,实现高效协同共治。

    二是优化完善民意表达渠道。通过政府网站、新闻论坛等及时公布国家政策、与民生有关的热点信息等,对群众诉求及时答疑解惑,打破群众和政府间的交流壁垒。完善网络信访制度优化领导留言板、书记信箱、纪委举报信箱等网络信访举报平台,并安排专员限期回复,真正做到“网上”察民意,“网下”解民忧。建立舆论反馈机制,官方信息发布后做到双向交流,开通微博评论转发、微信留言板、抖音直播问答等渠道,拓展网民表达诉求的途径,避免情绪化发声煽动舆论。

    三是深化多种媒体融合聚力。发挥传统媒体内容权威性优势,重要信息公开透明、及时更新,同时顺应时代需求,树立服务理念,满足个性化、差异化的网民诉求。利用媒体强大传播力用好“两微一抖”政务长微博重在对突发舆情进行公开澄清和高效回应微信重在提供更广阔的便民服务空间抖音重在对重要政策进行解读。借力专家学者、“两代表一委员”和网络意见领袖,根据事实真相,统一口径发声。创建由网络舆情引导专家、网评员等参与的舆情引导群,与民互动、凝聚共识,引导舆论风向

    四是加强培育公众科学传播素养。引导媒体人坚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客观公正、及时有效地进行报道。加强公益、网络道德修养等内容的宣传推广,引导民众理性思考,正确对待网络信息,避免偏听偏信,更不能成为不法分子散布谣言的推手。加强网络治理监管,完善舆论引导和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制谣传谣的惩戒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地址:郑州市德善街与邢庄北街交叉口 河南省民主党派大楼9楼     联系电话:0371-61231879      邮箱:mjjlch@163.com     豫ICP备130144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