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21年度《建言》刊物 >> 2021年度《建言》第3期
​关于我省实施能源脱碳转型的提案
发布时间:2021-10-25 浏览量:200

河南是能源消费大省,消费总量长期居全国第五,也是全国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的省份之一。我省在能源使用上存在以下问题:能源生产和消费长期以煤炭为主,现有煤炭资源有限,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经过三十年的开发已进入枯竭期,能源对外依存度已高达60%;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亟待开发利用。高碳能源结构拖累我省绿色发展,严重影响环境安全与气候安全;煤炭等能源的开发也造成了地下水资源浪费、水污染、地面沉降等生态破坏问题。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我省能源脱碳转型势在必行。当务之急是制定减煤实施路线图,明确“十四五”减煤目标和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分阶段分重点逐步推进减煤控煤行动计划,最终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为此建议:

一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转变能源生产方式。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推广分布式能源,促进电力生产多样化,终端用能清洁化。大力发展省内的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风能140m高度技术可开发总量约8000万kW,可满足远景电量需求的20%;太阳能资源丰富,10%左右的城乡建筑面积安装屋顶光伏即可满足远景电量需求的25%;风光发电具备满足2050年电能总需求45%的潜能。大力推动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结合分布式电源与储能、大数据管理,培育批量的能源产消者和虚拟电厂,打造中部电力系统新形态。

二是加快电网灵活性改造,提升电网消纳能力,大力发展智能电网。预计河南省未来电力需求将大幅增长,估测2050年用电量将增至当前的2倍左右。考虑到大规模远距离输电的可靠性成本、绿电可行性、大停电风险等因素,就地开发与消纳模式是河南省未来电力革命的重要支撑。建议规划建设河南省内的风电高压输电网,实现地级市之间(风电丰富地市向缺电地市送电)和地级市内部(农郊区域向城区送电)的电能输送。光伏发电应首先考虑开发屋顶光伏,在中低压配电网并网后就地消纳,亟需建设高度自动化、高度灵活的智能配电网。同时合理利用省内现有资源为大力发展风光发电提供调峰容量。

三是高度重视储能技术发展,使风、光成为高质量的稳定电源。储能可实现电能的时移应用,是支撑能源互联网的基础,是实现能源结构调整的核心载体,将为能源系统带来根本性变革。河南省要以电力体制改革为契机,明确储能发展过程中电网侧、需求侧和发电侧等各利益相关方的责任和权利。建议因地制宜实现风、光、水、煤炭等多能互补发电,同时结合储能,实现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围绕负荷需求,以储能技术和机制体制创新为支撑,创新电力生产和消费模式,加快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同时加快构建储能产业链,目前以锂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已经规模化应用,储能系统成本持续下降,加速促进储能产业链走向成熟。积极探索市场化商业模式,逐步明晰储能市场定位,开展源网荷一体化运行示范。

四是加快工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尤其在高耗能行业。在高耗煤部门重点实施减煤控煤行动,加强高耗煤部门的煤炭、水、电的节约和减排减碳,同时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十四五”期间,六大高耗能行业仍然是河南省工业碳排放的关键领域,钢铁、水泥、玻璃、氧化铝与电解铝、焦化、煤化工等行业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高耗能产业需要尽可能的推动适用型的低碳技术研发,以及推进电加热、湿法冶炼等推广应用。

五是加快交通和居民生活用能清洁化水平,大力推广电气化,转变能源消费方式。在交通部门实施燃油替代,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逐步提高电能在交通燃料中的比例。在居民生活用能方面,有序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地热清洁供暖,农村普及推广沼气等能源利用方式,大城市和部分农村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能源等,最终大幅提高电力在终端用能中的比重。推动电动汽车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形成以电为中心的能源消费格局。

六是加快能源机制体制创新,建立绿色发展基金,引导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制定提升分布式光伏、风电、储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提出科学可行的火电、煤炭减退机制,出台推动清洁能源规模高效发展的保障机制;建立绿色发展专项基金,引领能源变革和绿色低碳行业发展,构建市场运作新机制。

 

参与者:

张瑞芹  民建河南省委农业与资源环境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郑州大学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地址:郑州市德善街与邢庄北街交叉口 河南省民主党派大楼9楼     联系电话:0371-61231879      邮箱:mjjlch@163.com     豫ICP备13014459号